11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华科昆工东盟联合研究中心在公管学院316教室召开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东盟研究中心主任黄栋组织召开,本硕博与部分留学生皆参与讨论学习。
开场,王艳真博士为大家讲解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她以收入和消费两个变量的关系为例,生动地诠释了如何分析数据,发现和说明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并强调将计量用于研究,不是直接套用模型,而是对数据进行求和、分组或者画图等,发现规律再去探究。她介绍了集中、分散、分布和两变量之间相互关系这四个统计特征,并指出这是提供基本数据描述的工具。讲解中王博士多次强调,最好的模型不是最复杂的,而是最合适的。
随后,研究生赵雨晴简要介绍了她的文章:《东盟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基于“双层东盟”背景》。研究创新地将脱钩模型运用到东盟能源问题,并提出“新四国”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弹性明显大于“老六国”。其中,“老六国”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弹性主要是由能源排放弹性较高引致的,需着力优化能源结构。除此以外,文章建议“老六国”和“新四国”都应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积极探索新能源技术的使用,优化产业结构。对于这篇论文,黄栋老师随后补充道,东盟国家当今的经济发展问题仍是重中之中,究竟如何在发展的道路上兼顾能源和可持续问题还有待大家去思考和解决。
会上,研究生章星分享了他的小论文:《东盟八国能源效率评价——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实证研究》。文章利用DEA及其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东盟中的八个国家2004-2014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相关分类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类,探究各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东盟八国绝大部分国家处于非最佳规模报酬状态,投入产出规模比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贡献要大;此外,其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均未达到效率前沿面,各国指数表现出较大差异,技术进步不足是其主要原因。章星从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模型对比等多方面对其论文进行了阐述,黄栋老师对其所做出的研究成果表示赞赏,并在模型聚焦上提出了修改意见。
最后,黄栋老师就模型分析、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指出定量分析是为定性分析服务,要善于在分析中找规律。他希望同学们能具备气候和能源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关注东盟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追踪东盟国家在国际气候变化会议中的声音,对波恩气候变化会议中东盟国家的气候变化立场进行梳理和总结,认真做好东盟能源和气候变化这一领域的探索和研究。